科技

三名科学家因破解蛋白质结构密码分享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9日电(记者郭爽)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戴维·贝克,以及谷歌旗下“深层思维”公司的德米斯·哈萨比斯和约翰·江珀,以表彰他们破解了蛋白质神奇结构的密码。

乌镇“网”事:以“智”引领!人工智能大家谈

每年全球互联网的“乌镇时间”,我们总会见识不一样的新鲜“网”事:一枚小小的智能戒指,巧妙地将AI技术与空间算法深度融合,只需轻轻挥动手指,即可实现高精度的手势控制;“AI+咖啡大师”轻松挥舞双臂,从取杯倒水到冲泡咖啡,只需两三分钟,一杯咖啡就新鲜出炉;未来感十足的人形机器人和游客玩起了“自拍”,还时不时解答游客提出的各种问题,展现出色的语言交互能力。

神秘“小红点”可能是恒星高度密集的星系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在探测百亿光年外的遥远深空时,发现了一些很小的明亮红色天体,现有理论难以确定它们到底是什么。最近的两项研究显示,这些昵称为“小红点”的神秘天体有可能是内部恒星高度密集的星系。

一箭10星!我国成功发射吉利星座03组卫星

新华社太原9月6日电(孙鲁明、李宸)9月6日2时3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吉利星座03组卫星发射升空,10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日可赏天王星西方照

天王星是第一颗使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呈浅蓝绿色。它的自转轴斜向一边,几乎“横躺”着围绕太阳公转。作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第七近的行星,它的最大视星等约5.5等,较难用肉眼观测到。王科超建议,无论是天王星西方照,还是天王星冲日,感兴趣的公众都可以借助天文望远镜进行观赏。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建设完工

记者9月2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已通过机械完工验收,即将投产。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开发项目建设完工,深水复杂油气工程自主建设能力实现重大突破。

新华网“学术中国”第二次学术期刊领域交流活动举行 平台已为2000余家期刊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陈延特)9月27号上午,新华网“学术中国—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期刊高质量发展合作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聚焦“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与创新”主题,围绕集群化建设、国际化发展、产业协同发展、去中心化、人工智能等议题展开。共同探讨未来期刊集群化建设与改革创新方向。现场来自各专业领域期刊、出版社负责人和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交流会。

瑞士研究人员设计出小巧高效的“基因剪刀”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瑞士苏黎世大学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的团队成功改造一种源自细菌的小型蛋白质TnpB,并利用它设计出小巧而高效的“基因剪刀”,可望使基因编辑变得更容易。相关论文日前已发表在英国《自然·方法学》杂志上。

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出太阳能“盐湖提锂”新技术

新华社南京9月28日电(记者陈席元)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朱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等通过模仿盐土植物的蒸腾过程,成功从盐湖卤水中高效、环保地提取到高纯度锂盐,有望助力我国高原盐湖锂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国际学术期刊《科学》27日发表了相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