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出太阳能“盐湖提锂”新技术

新华社南京9月28日电(记者陈席元)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朱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等通过模仿盐土植物的蒸腾过程,成功从盐湖卤水中高效、环保地提取到高纯度锂盐,有望助力我国高原盐湖锂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国际学术期刊《科学》27日发表了相关成果。

三名科学家因破解蛋白质结构密码分享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9日电(记者郭爽)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戴维·贝克,以及谷歌旗下“深层思维”公司的德米斯·哈萨比斯和约翰·江珀,以表彰他们破解了蛋白质神奇结构的密码。

新华网“学术中国”第二次学术期刊领域交流活动举行 平台已为2000余家期刊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陈延特)9月27号上午,新华网“学术中国—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期刊高质量发展合作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聚焦“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与创新”主题,围绕集群化建设、国际化发展、产业协同发展、去中心化、人工智能等议题展开。共同探讨未来期刊集群化建设与改革创新方向。现场来自各专业领域期刊、出版社负责人和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交流会。

机器狗再登泰山

12月30日,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景区,机器狗进行登山测试。当日,在泰山中天门附近山道,一批机器狗进行第二次测试,这是泰山文旅集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用来测试搬运货物和清运垃圾的机器狗。今年以来,泰山积极探索科技赋能环卫工作,破解山岳型景区垃圾清运难题,为环境保护、景区管理等多场景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我国科学家实现“永久化学品”的低温高效降解

  新华社合肥11月21日电(记者戴威)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康彦彪教授研究团队创制了扭曲促进电子得失的有机小分子超级光还原剂,并基于此发展了低温(40至60摄氏度)的催化还原特氟龙等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完全脱氟新方法,实现将难以降解的“永久化学品”——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回收为无机氟盐和碳资源。  北京时间11月21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该项成果。

一箭五星!力箭一号遥四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新华社酒泉9月25日电(李国利、张艳)9月25日7时33分,力箭一号遥四商业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中科卫星01星、02星,吉林一号SAR01A星,云遥一号21星、22星等5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瑞士研究人员设计出小巧高效的“基因剪刀”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瑞士苏黎世大学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的团队成功改造一种源自细菌的小型蛋白质TnpB,并利用它设计出小巧而高效的“基因剪刀”,可望使基因编辑变得更容易。相关论文日前已发表在英国《自然·方法学》杂志上。

星空有约|重阳节,来看大火星!

新华社南京10月9日电(记者王珏玢、邱冰清)10月11日迎来重阳节。九九重阳节,大火星也逐渐西斜,即将落入地平线之下。公众可抓住本年度最后的窗口期来观赏这颗古代的“时令之星”。

科研团队通过家蚕等挖掘寿命调控靶基因取得新突破

记者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代方银团队联合国外专家研究发现调控寿命的新基因OSER1,并在家蚕、线虫、果蝇等多物种中研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作为长寿基因FOXO(叉头框蛋白O)的靶基因,OSER1对寿命的影响得到人类受试者研究结果支持。

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

60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罗布泊上空的巨响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国防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今天,一起致敬两弹一星元勋,致敬所有为“两弹一星”事业无私奉献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