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年华荡漾。
自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以来,这一全球性的经贸盛会便成为了中外商贸交流的窗口。在这七年里,我见证了这一平台如何连接世界、推动全球贸易的繁荣与发展,同时,深感荣幸,进博会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初识进博会:梦想启航
七年前,我还在念大学三年级。那会的脑子里,只有数不清的SOURCING 客户 和接翻译两件事。印象最深的是,看到无数群组里发出的公告:进博会的翻译订单必须要有证件才能入场。翻译公司觉得我没有证件,所以只好在外场做活动。那时的我没有公司,也没有提前提交资料。天气突然下起了小雨,我在地铁口拍下了第一张照片。
我很想进去看看,到底里面是什么样的?但是,因为限流管制,我只有在10号才能进去。翻译公司安排我去承接进博会参展客户交传宴会翻译。我还记得那场翻译活动是关于巴基斯坦人是如何看待中国连锁超市的发展的。巴基斯坦客人,因为来到中国看到无数连锁超市的发展,直接辞去了体制内的工作,选择去开超市。我和我的中国客人瞠目结舌地听着。 十号,我进入场馆参观,主动和很多国家的人合了影,我也成为了他们眼里凑热闹,爱打卡的中国人。
深入参与:见证成长
随后的几年里,我连续参与了多届进博会。这几年里,进口博览会从展品范围的扩大,到参展国家与地区的增多;从智能及高端装备、消费电子及家电、汽车、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等传统展区,到新增的食品及农产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等展区,进博会不断拓宽着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每一次,我都见证了它的成长与进步,而我也从翻译变成了参展观众。在这几年里,我最大的改变,是不喜欢抛头露面了。然而,常常在几番交流后,外国友人们会主动邀请我合影。 在我和巴哈马展位同事简单交流几句后,全权公使接待了我,她贴心地为我准备了伴手礼。孟加拉领导邀请我合影,且要求助理多个维度都拍一下。印度人要现场送给我红酒。古巴展位上,简单的西语交流,参展商直接送上了一杯果汁。
我很清楚,这样的改变,是因为我的学识、能力、修为的进步。
尊重与欣赏,往往是强者之间才有的。
收获满满:展望未来
进博会,让我收获了语言的魅力和文化的趣味性。通过参与进博会,我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亲眼见证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与行动。进博会不仅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更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展示自身实力、拓展中国市场的宝贵机会。它促进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
七年之漾,我与进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