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与茶艺,二者的母亲都是茶文化,它俩有点像一对双胞胎,茶艺侧重于泡茶与品茶的技艺,而茶道则更加注重于精神与内在的修养。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这些使得人们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唐代有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代有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


明代也有十三宜与七禁忌等。哎呀,光是看着数字都觉得头要大了。茶道复杂的流程显然不太适合如今的多数人,因而更多的人则是愿意“重精神而轻礼仪,”或许有人会想,茶道为何要弄得如此繁琐复杂呢,其实这或许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吧。


如今的很多人,因为环境、压力、焦虑以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等,已经多久没有停下来,静心品味感受生活了呢?就拿做饭来看,有些人说自己不会做就索性外卖,吃快餐,但学过做饭的人知道“做饭不难洗碗难”,如今人们很难静下心花些时间去做喜欢的事了。因而我认为茶道这一行为的本身,就是一个静心的过程,可能刚开始时,没进行几步就会开始烦躁难耐,但是这也是一个静心的过程。放松精神,静听茶壶沸腾、静看茶汤泛起浮沫、静闻茶香蔓延肺腑、静尝茶味淡香四溢,静下心的过程,也是茶道的内涵。





随着文化的传播,茶道也从故乡流传到了远方,日本茶道便是其一。


日本茶道,很大部分学习了唐宋时期茶道的内容,即点茶。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


到了十六世纪末,一位名叫千利休的人继承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提出的“和敬清寂”,用字简洁而内涵丰富。“清寂”是指冷峻、恬淡、闲寂的审美观;“和敬”表示对来宾的尊重。整个茶会期间,从主客对话到杯箸放置都有严格规定,甚至点茶者伸哪只手、先迈哪只脚、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个格子里也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才使现代日本茶道分成了二十多个流派。


有人可能会说“祖先的东西,怎么教外人发展这么好,咱们就没什么有印象的呢?”但其实,如果能将茶道发展壮大,传给不同的弟子,传给不同的外乡人,传承同样的文化河流,最后虽然分散出了不同的支流,但大家最后都会回归海洋,回归最初的那个河流中。自豪的文化让他人发展出了不同的味道,何尝不是一件更自豪的事情呢?


如若有人没能察觉到茶道,兴许并不是因为人们对茶道没有印象,而或许是茶道已经流入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与血液中,才会让人一下子没能察觉。茶道是静心,注重精神与内在的修养,每一个人在品茶的过程中都在修行着属于自己的茶道,人们将茶道融入进日常生活,视作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能让茶文化流芳百世的原因之一啊。




编辑:郑珏




版权声明:


本文章为译联社原创或授权使用作品,未经译联社授权擅自转载、摘编译联社版权作品的行为,译联社将依法追究责任。如需使用译联社版权作品,须经书面授权。


点赞(0)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